最近几天气温越来越冷,相比夏天,很多人更愿意吃点肉蛋类食品,然而网络上关于“肉蛋类”的谣言就没消停过,搞得许多消费者都不敢乱买肉蛋类食品了。
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7条近几年比较“火”的“肉蛋类”食品谣言,看看你信过几条?↓
1.壳上长斑的鸡蛋感染沙门菌
千万别给宝宝吃一名6个月大婴儿,一开始出现腹泻呕吐,然后发高烧,继而发生抽搐,并经历了短暂的昏迷,后经努力,宝宝得以抢救。经过与家属沟通,医生怀疑宝宝吃了感染沙门菌的“长斑”鸡蛋。医生表示,蛋壳上长斑的鸡蛋最好不要吃,因为很可能感染了细菌,尤其是沙门菌。
真 相
该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鸡蛋是否长斑跟鸡蛋感染沙门菌无直接联系。蛋壳颜色异常原因可能跟家禽的营养、输卵管炎症等因素相关,也可能与遗传、气温、湿度、储存条件等多种因素相关。
2.人造假鸡蛋流入了市场
一则“假鸡蛋生产过程”的视频显示,两个戴袖套的人不断从盆中捞出白色的胶状物质,塞入准备好的透明模具中,而一旁已经放置了不少制作完毕的“假鸡蛋”。有人说这是在制作假鸡蛋准备流入市场,还有人说已经有学校发现了这类假鸡蛋。
真 相
经查,该视频是在制作一种供人恶搞的玩具鸡蛋,在网上的确可以搜出这种玩具鸡蛋,并非传言所说的“假鸡蛋冒充真鸡蛋流入市”。该视频实际就是一个骗局,目的是吸引公众去“拜师学艺”,学费不菲且“关键技术”保密。人造鸡蛋根本无法实现,光蛋壳就很难模仿,比如有气孔、气室、卵膜等,技术要求很高。
3.肯德基、麦当劳用“六翅鸡”、“蜘蛛鸡”等转基因鸡
2008年起,全国各地出现有关肯德基的“六翅鸡”、“蜘蛛鸡”的传言,不少人还将六翅鸡跟转基因联系起来,生怕自己吃了六翅鸡就会基因变异。
真 相
世上根本没有“六翅鸡”或者“蜘蛛鸡”、多腿鸡这样的怪鸡畸形鸡,且现在的科学手段也没有办法培育出这样的品种。此外,网络上“六翅鸡”的谣言图片也都是PS制成的。针对这一谣言,2015年5月26日,肯德基将10个微信公众号作为首批对象进行了起诉,2016年2月初,法院一审判决,涉及10个微信公众号的三被告在主流门户网站新闻版块首页的显著位置赔礼道歉,并酌情确定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60万元。
4.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消息称,吃红肉可致癌
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消息称,加工肉制品属于致癌食物,各种红肉属于2A级致癌食物,吃红肉可致癌。
真 相
事实上,红肉本身不含致癌物,并非只要吃红肉就促发癌症。世界癌症基金会对相关证据的评估是,每周不超过500克红肉并不会增加肠癌的危险。只要数量不过多,烹调时不用碳烤、烟熏、油炸,烹调后不焦糊、不过咸,即可安心享受肉类的美味。
5.胶水牛排
一则“胶水牛排”的视频显示,加上一点乳白色“胶水”,揉搓后冷藏,再重新切下,一堆成本相对较低的牛肉边角料便摇身一变,成为肥瘦相间、口感细腻的“雪花牛排”。
真 相
牛排可分为“原切牛排”和“重组牛排”,“重组牛排”也称“拼接牛排”,是借助肉的重组技术加工而成的调理肉制品。该类牛肉中使用的“胶水”学名是卡拉胶,本身是国家许可的食品添加剂。媒体在报道时利用消费者陌生的心理,夸大、虚假报道,引发公众恐慌。
6.“猪肉钩虫”
猪肉长钩虫,水煮不烂、油炸不熟、高温杀不死。
真 相
猪的血管、淋巴管等结构看起来像虫体,但并不是虫子,没有生命但很难煮烂。就猪肉本身来说,其中是没有所谓的“钩虫”的,所以这种说法本身是不科学的。在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上,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了三大食品谣言,其中,所谓的“猪肉钩虫”被证实为子虚乌有。
7.“肉松棉花”
视频视频中的解说人将肉松饼内馅洗净后不停地在水中揉搓,称里面絮状物为“棉花”,并用打火机点燃,称有“棉花味”。
真 相
棉花和肉松有本质区别,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口感松软,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看上去很松软,但嚼不烂的。而且肉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以被点燃,并且会产生一种焦糊味。